发布日期:2025-05-22 09:20 点击次数:53
前言
在2021年举行的“七一勋章”授勋仪式上,有一位短发老太太引起了大家的注意,由于腿脚不便她只能坐在轮椅上,后来又被三名工作人员抬进大会堂接受授勋。
她就是马毛姐,那么她又做出了哪些贡献,竟然能够受到如此高的荣誉呢?
马毛姐
感恩解放军,渡江战役立奇功
1958年9月,毛主席来到了安徽视察工作。当他看到安徽的生产建设取得了较快程度的发展时,心中感慨万千。突然间,毛主席想起了一个故人,他连忙问道安徽的同志:“把你们的马毛姐叫来,我要见她。”
马毛姐得知后热泪盈眶,她没有想到毛主席为了国事日夜操劳,竟然还一直记挂着自己。这一次见面他们聊了很多的事情,毛主席见她成长了很多,对她更是连连表扬。
毛主席来到地方上视察工作
那么马毛姐到底是谁呢,竟然会受到毛主席如此的挂念呢?
1935年,马毛姐出生于无为县的一户渔民家庭。家中一共有八个兄弟姐妹,因为她在家中排名老三,所以也被别人称为“马三姐”。
他们家中世世代代都以打渔为生,家庭十分贫困。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,一家人辛辛苦苦挣的钱还要抽出来一部分上交给地主恶霸,日子过得更是一天比一天差。
为了缓解家庭的负担,父母在马三姐六岁时把她送到了别人家当起了童养媳。当时的童养媳并非是吃喝无忧,他们不仅要照顾自己的丈夫,还要下地干活。
马三姐当童养媳的时候,经常遭受婆家的虐待。对于他们来讲,童养媳甚至不如自己的仆人,于是他们对马三姐不是打就是骂,而马三姐不敢逃跑,只能默默地忍受这一切。
童养媳的悲惨生活
这样悲惨的生活让她痛不欲生,每天都看不到生活的希望。幸运的是,这种苦日子没有持续多久,解放军就解放了无为县城。无为县城获得解放后,战士们在当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,他们通过打土豪、分田地等一系列行动,使得人民翻身做主当起了国家的主人,穷苦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。
县城获得解放的同时,党组织在当地展开了废除陋习的行动,童养媳制度被取消了,马三姐也回到了自己家中。人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,马三姐转身变成了一个快乐的小女孩,天天跟在哥哥的屁股后面一起玩耍。
与此同时,外面的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。经过辽沈、淮海、平津三大战役,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,他们退守长江以南,想要依托江南地区的有利形势,东山再起。
蒋介石积极的扩军备战,他在长江以南各个战略要点囤积了大量的兵力,同时还部署了大量的海军和空军,想要以精良的武器和装备防止解放军渡江。
渡江战役
不久,党中央发出了“打过长江去,解放全中国”的口号,解放军开始了渡江前的各项准备。老百姓得知解放军要渡江的消息后,纷纷参加支前活动。
作为紧挨长江的小渔村,准备渡江的解放军就驻扎在马三姐所在的村子里,这让马三姐高兴坏了,自己终于可以报答共产党的恩情了。她和家人商量后,家人觉得她年龄太小了,所以说什么都不同意。
马三姐仍不死心,家人不同意就软磨硬泡,哥哥没办法只好带她到临近的村庄报了名。马三姐加入到渡江队伍的行列后,一直忙前忙后,为解放军修路挖河,积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渡江战役中的解放军战士
1949年4月20日,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布了渡江作战的命令,解放军要在夜里紧急渡江,从而击退对面的国民党反动派。马三姐得知解放军准备渡江作战的消息后,马上把自己的小渔船进行改装,满满当当地坐了二三十名战士,马三姐正要准备为解放军划船时,却被拦了下来。
原来是战士们觉得她年龄太小,不愿意让她上战场。不管马三姐怎么怎么说,战士们就是不同意,马三姐只好乖乖地下了船。
马三姐看着哥哥和战士们远去的背影哭泣了起来,不过船只在运送完战士们过江后,很快又折返了回来。就在这时,马三姐躲在了芦苇丛中,等到船离岸后,她撑着船杆跃上了船头,抢到了舵手的位置,让眼神不太好的哥哥去划桨。
当时的战斗非常激烈,对面的国民党军队发现我军渡江后,马上调集飞机、大炮朝我军开火。在敌人炮弹的攻击下,我军的小船开始摇晃,双方展开了猛烈的交战,战士们被敌人的炮火掀入了水中。
马三姐看着漫天的子弹和激起无数水花的炮弹,她内心只有一个念头,那就是尽快划到对岸去。
解放军战士乘坐小船与敌人展开战斗
突然间,一发子弹击中了马三姐的右小臂,顿时鲜血流了出来。马三姐顾不上疼痛,简单包扎了一下就朝着对岸驶去,她心中知道,此刻不能有丝毫的迟疑,动作迟疑不仅会贻误战机,还会让一船的战士成为敌人的靶子。
经过长时间的炮火洗礼,马三姐和战士们成功渡过了长江,可敌人早已在江南地区构建了坚固而严密的防御工事。敌人的碉堡里,疯狂地喷射着炮火,不少英勇的解放军战士,牺牲在了敌人的炮火之下。
看着曾经一起朝夕相处的战士倒在了自己的身边,马三姐的内心无比痛疼。她当即跳下了船,利用自己熟悉的地势,带领部队找到了一处适合隐蔽的地点。
面对敌人兴建的碉堡,马三姐主动站出来说道:“这些碉堡是我看见他们修建的,这里的地形我熟悉,地雷埋在哪里我也知道,我可以带着大家去”。
战士们在马三姐的带领下,开始从侧面接近碉堡,大家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手榴弹扔向了敌人的碉堡。在战士们的共同努力下,终于把敌人的九个碉堡都炸掉了。
马三姐
完成了炸毁碉堡的任务后,马三姐没有休息,又回到了船上,继续去江对岸运送解放军战士。当天晚上 ,马三姐和自己的哥哥先后往返长江两岸六次,将三批解放军战士成功送到了对岸,还挽救了很多落水的战士。
就在解放军强渡长江后的第三天,鲜艳的红旗在南京缓缓升起,南京宣告解放,这也标志着国民党二十多年反动统治的结束。而为渡江战役做出突出贡献的马三姐,一直等到南京解放后才回家休息。
在渡江战役中,马三姐驾驶的船只是最快到达长江对岸的船只,在她与哥哥的默契配合下,年仅14岁的她用弱小的身躯创造了一个个奇迹,受到了战士们的一致称赞。
不久,组织上召开了庆功大会,来表彰渡江战役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。战士们回忆起那个年仅14岁却勇敢坚定的小姑娘后,决定向组织上申请,要求授予她“渡江特等英雄”、“支前模范”等荣誉。
渡江战役中的一幕
庆功大会上,马三姐回想起曾经的经历,紧张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。庆祝大会结束后,在众人的簇拥下,马三姐戴着大红花,骑着骏马在县城游了一圈,百姓们争先恐后地目睹她的风采。一时间,马三姐成为了当地无人不知的大英雄。
与此同时,关于马三姐的事迹开始在媒体报纸上大肆宣传,她也因此走进了毛主席的视线。
与毛主席结下不解之缘
1949年10月,中国人民经历了二十八年的革命斗争,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。开国大典前夕,毛主席想到了这位渡江作战的小英雄,他决定给马三姐写信,邀请她来参加开国典礼。
马三姐收到邀请信后,内心非常激动,她没有想到竟然能收到毛主席的来信,她向父母提起了此事,却不想遭到了父母的拒绝。
开国大典中的一幕
家人考虑到她年纪太小,不放心她一个人出远门,再加上家里缺乏足够的资金,于是便劝阻道:“娃啊,能收到毛主席的邀请参加开国大典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,可是你现在年纪还小,我们不放心你一个人去。而且家里面也没钱,我们没办法陪你一起去。”
马三姐虽不情愿,但她也理解父母的难处,最终还是拒绝了毛主席的邀请。
消息传回北京后,毛主席了解清楚了事情的原委,深有感触地说道:“我得见见她。”
1951年,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,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。同年9月,毛主席再次给马三姐写信,希望她能参加今年的国庆典礼。
为了打消马三姐心中的顾虑,工作人员主动来到了她家中,由衷地劝说道:“你上次拒绝了毛主席的邀请后,他老人家一直惦念着你,这次专程让我来邀请你。你不用担心家里的状况,关于出行经费的问题,毛主席自掏腰包解决了,你就放心和我们一起去北京吧。”
毛主席
马三姐对于之前没有参加开国大典非常遗憾,如今毛主席竟然再次邀请自己,这使马三姐心里非常感动。马三姐收拾好了行装,跟随安徽“老根据地代表团”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。
同年9月29日,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接待了各省的代表团成员。马三姐得知后,早早地来到了大厅等待。安徽省代表团领导主动找到她,并说道: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合,你可不能错失了礼仪,我们决定由你来作为代表,向毛主席敬酒。”
宴会开始后,诸多代表来到了毛主席面前敬酒,马三姐因为个子小,被挤在了后面。就在这时,周总理注意到了这个小女孩,他对着毛主席说道:“主席,这就是你邀请来的渡江小英雄啊。”
马三姐拿起了手中的酒杯,要和毛主席碰杯。毛主席看后哈哈大笑地说道:“好啊,你终于来了,我们的小英雄,英雄的酒我一定要喝。”
毛主席在宴会上
话音刚落,毛主席便端起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,尽显豪迈。
10月1日,马三姐被安排到了天安门城楼上观看了阅兵仪式,当她看到解放军部队整齐划一地通过天安门的时候,内心极为震撼。
10月4日,毛主席邀请马三姐来自己家中做客,饭桌上还有毛主席的女儿李敏、李讷等人。餐桌上,毛主席特意向李敏、李讷介绍道:“这就是渡江战役中那个年龄最小的女英雄,她和你们年龄相仿,但是她早已经是大名鼎鼎的英雄了。”
说着说着,马三姐提起了自己的名字。她说道:“我现在还没有名字呢,因为我姓马,在家中排名老三,所以大家都称呼我为马三姐。”
毛主席觉得她年纪还小,用马三姐这个名字不太好听,他转身对着马三姐说道:“女英雄怎么可以没有名字呢,我给你起个名字,就叫‘马毛姐’吧。马是你的姓,名字第一个跟我的姓,你看好吗?”
“我有自己的名字了,那我以后就叫马毛姐了。”从此,马三姐有了正式的名字。
毛主席与马毛姐
饭桌上,毛主席仍不忘记关心马毛姐的成长和教育。当他得知马毛姐已经在家乡的子弟学校上学时,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现在人民已经过上了幸福稳定的生活,你要努力学习,争取为国家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。”
紧接着,毛主席走到了书架旁边,从书架上抽出了一本精致的笔记本,并在本子的扉页上写上了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”八个大字,来鼓励马毛姐。
马毛姐与孩子们
离开北京前,毛主席送了马毛姐一些学习资料,并叮嘱道:“你这么小的年纪就不怕牺牲,这是非常可贵的。你回到家乡后要好好学习和工作,千万不要翘尾巴啊。”
马毛姐带着毛主席的叮嘱回到了家乡,回到家乡后,她先后来到了革命烈士小学、干部速成中学学习。毕业后,她没有凭借自己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而居功自傲,而是选择服从组织的安排,来到合肥伞厂当起了一名普通员工。
马毛姐
从1957年到1976年,在这长达20年的时间里面,马毛姐一直在企业一线进行生产工作。比如五金厂、服装厂等,她来到后一直从基层干起,没有任何的埋怨。
后来她又走向了领导岗位,即便如此她也时刻谨记毛主席的教诲,从来不向组织上提什么要求。她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:
“党叫干啥就干啥,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。”
2006年,马毛姐经常感觉头晕乏力,在家人的劝说下来到了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就诊。医生经过全方面的检查后,发现她有发生脑梗塞的危险,需要马上进行手术。
经过三个小时的手术,成功的剔除了斑块,全面疏通了被堵塞的左颈动脉。出院的时候,马毛姐偏瘫痪的症状已经得到明显改善,身体也可以自由活动,马毛姐高兴的说道:“现在我感觉每一天都是幸福的,可以把自己的精力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当中去了。”
马毛姐与身边的亲人
马毛姐一直在配合治疗,减少外出的公益活动,身体也恢复的越来越好。如今,马毛姐家庭和睦,子女孝顺,一家人过着简朴而平静的生活。
如今的马毛姐已经是87岁高龄了,可是她对革命的热情依然不减,仍然不断的为人民的利益建言献策。面对党和国家所给予的荣誉,马毛姐却愧疚的说道:“党和国家给了我太多的荣誉,可是我为党和人民做得太少了。”
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,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。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英雄,一直在贡献自己的力量,才有我们今日强大的祖国。致敬凡人英雄,学习凡人英雄,争做凡人英雄,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强盛。